一、胃食管反流病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
(一)適用對象。
第一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(ICD-10:K21)。
(二)診斷依據。
根據《臨床診療指南-小兒內科分冊》(中華醫學(xué)會(huì )編著(zhù),人民衛生出版社)、《諸福棠實(shí)用兒科學(xué)(第七版)》(人民衛生出版社)。
1.原因不明的嘔吐、胸及上腹痛、反酸、燒心,小嬰兒可有喂食困難、營(yíng)養不良、發(fā)育停滯等癥狀,對反復發(fā)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、治療無(wú)效的哮喘等,應當考慮GERD可能。
2.實(shí)驗室檢查:通過(guò)食管鋇餐造影;食管下端24小時(shí)pH值監測;胃鏡檢查可確診。
(三)治療方案的選擇。
根據《臨床診療指南-小兒內科分冊》(中華醫學(xué)會(huì )編著(zhù),人民衛生出版社)、《諸福棠實(shí)用兒科學(xué)(第七版)》(人民衛生出版社)。
1.體位治療。
2.飲食治療。
3.藥物治療:胃腸促動(dòng)力劑、抑酸劑、黏膜保護劑。
4.外科治療。
(四)標準住院日為3–5天。
(五)進(jìn)入路徑標準。
1.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–10:K21胃食管反流疾病病編碼。
2.當患者同時(shí)具有其他疾病診斷,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(shí)施時(shí),可以進(jìn)入路徑。
(六)入院后第1–2天。
1.必需的檢查項目:
(1)血常規、尿常規、大便常規和隱血
(2)C反應蛋白(CRP)
(3)肝腎功能、電解質(zhì);
(4)食管下端24小時(shí)pH值監測。
2. 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檢查項目:
(1)血氣分析
(2)胸部、腹部平片
(3)腹部B超
(4)食管鋇餐造影
(5)胃鏡檢查等。
(七)選擇用藥。
1.胃腸促動(dòng)力劑。
2.抑酸劑。
3.黏膜保護劑。
(八)出院標準。
1.診斷明確。
2.除外其他疾病。
3.臨床癥狀有所緩解。
(九)變異及原因分析。
1.存在其他疾病,需要處理干預。
2.內科保守治療失敗需外科干預。
二、胃食管反流病臨床路徑表單
適用對象:第一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(ICD-10:K21)
患者姓名: 性別: 年齡: 門(mén)診號: 住院號:
住院日期: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: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:3–5天
點(diǎn)擊下載:胃食管反流病臨床路徑表單
免費下載:胃食管反流病臨床路徑
在感染、創(chuàng )傷等應激狀態(tài)下,蛋白質(zhì)代謝的生理平衡受到破壞,分解代謝加速,尿氮...[詳細]
消化道是維持機體營(yíng)養的最符合生理的途徑,是碳水化合物、脂肪與蛋白質(zhì)、礦物質(zhì)...[詳細]
意見(jiàn)反饋 關(guān)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(lián)系我們
Copyright 2002-2025 Iiy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